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教师代表戴锦华教授深情地祝福毕业的同学:
(1)愿你们有承当,首先承当起自己,进而承当起时代和社会。
(2)愿你们做个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会。
(3)愿你们快乐地生活,愿你们始终拥有真诚与坦荡
(4)“小时代”是一种错觉和误判。你们生逢大时代,文明重新选择方向的大时代。你们个人生命的选择则汇聚为对未来方向的选择。
以上这些祝福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假设你是参加毕业典礼的大学毕业生中的一员,请你以此写一篇文章。
听罢戴锦华教授动情之言,我会是何种心境呢?或是泪眼依稀,或是欣慰洋溢,或是誓言翱翔......但无论何种样貌,这些话都足以引发深思。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追梦十二载,挑灯又四秋,如今饱览群书,德才斐然,恰有不负韶华之境界。在这样漫长而波折的岁月里,我与同龄人们一道,目的单纯,动机纯粹,如同登高自卑者一样,愈行愈勇,相逢同处,为了征服所视一切。然而,这样激昂的青春交响休止过后,离开案牍,我们又究竟属于何方?
读书,为何?这一问题横贯古今。在今天,我们不会只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甘于单为金钱名利而执笔,而是选择漂泊入一片梦想的汪洋。很多的数据和事实表明,当今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生活都不吝遐想,一些富于理想化的但薪资较低的职业成为了他们最热衷选择。如果我们都选择投身梦想之中,那么就理应同时直面着星辰大海的绚烂与孤寂。
是的,承担你的理想。敢梦,就有敢败的勇气;敢梦,就有敢拼的动力。承担自己的梦想就是承担自己的年华,自己的生命,同样,承担了梦想,才可以去追寻幸福、爱情、名利、金钱......种种这些,紧系着我们的生活,称之为个人的“完美”。当我踏出单纯的校园,面向这个社会,这种个人的“完美”就成为了他人眼中的尺度。以追梦之姿态、勇气、毅力换一份“完美”,也是换来一份尊重。
那么,何以到达个人的“完美”?过去十几年的经历或许训诫了我们:“嘿!要吃苦为先,苦中作乐!”“嘿!恰似长跑,咬牙坚持还要有自己的节奏!”......但是,这段笔直的公路“马拉松”经验不足以给予我们生活的真谛:因为生活不是马拉松,生活没有领行车,没有行程标,赛道不是笔直的柏油路,而是缓缓地分作不相连的岔口,等待你的选择。因此,心诚则灵,以善作为生活的指南,至诚至善,可谓生活的大哉之道。拼搏一场是容易的,坦荡真诚一场总是不易的;拼搏可以换来成就和荣誉,却换不来只有真诚能给予的“完美”。承担梦想,至诚至善,最终便会迎接时代的华彩。教授言及时代,也正源自于此。
贡献的意义,紧扣着时代的需求。大时代?小时代?文明在膨胀,新生的复杂产物涌起了一股洪流,文明重新选择方向,源于这个时代正在更换着重心,改换着面貌。在这背后,需要我们辈辈荟萃俊秀来推动和付出。这样的付出,早已不止于个人的“完美”,而是立于历史的高度,极目远眺,这既是时代大势,也更是人类与自然共同追寻的彼岸。
回望小家、小集体、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的生活和充实的灵魂?再看社会大局,是否已经达到先进而奇艳的花朵漫山遍野的境界?再观人类全貌,是否踏着理性的甲板去追寻那扬帆远航的大同之境?如果没有,我想我们的理想,就都是意义非凡的。科学家去探寻奥妙,哲学家们精思寻理,文学家们激昂文字,每一位工人、农民都业精于勤......这些汇聚在一起,就是属于人类的选择,每一份贡献,其意义都远不止个人。
生活未尽,梦想不息。无论自我的火花绚烂与否,我都选择生活的大道,就像生命的起始一样,有着那最独特而可观的精彩时分!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