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是客观存在

#文章开头的废话#

我思考了很久,第一篇要写什么。我一直认为我的生活中只有学习和娱乐,也就是物质和精神(分的明白一些总是好的)。

如若仅是这样,那我应该活得很明白才对,可人生在世总想探求出一些成果。我常常妄想用完美的逻辑梳理清楚生于死、内心与世界的关系,以及最终如何活着,至今未果。这些东西本身很有趣,形容出来反倒枯燥无味了。所以为了第一篇文章不那么刻板,我放弃了这个话题。又想到追星,但是理智的人总有一刻是不理智的,比如追星的时刻。以后再谈。

#正文#

第一篇,我决定谈一个辩题:美是主观感受/客观存在?结合我们队的一辩稿和我自己的观点。

我得知辩题后和队友的对话如下:

“这我当然觉得是主观感受,多明显的事实。对了咱们持方是?”

“客观存在。”

“哦。”

竟有一种落叶飘零说人话就是即将凉凉的凄美...

美是客观存在。( 保留思想依据个人思维方式改动 原稿cr.ljy)

开宗明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等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客观是在意识之外的,不依赖主观意识而存在的,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的。存在是事物持续地占据着时间和空间,哲学上指不依赖人的意识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世界。主观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不依据实际情况,单凭自己偏见的。感受是受到,接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等。

观点如下:

美有固有规律特征。美的定义表明美有形象性,一个事物如果要表现出它的美,它就必须要有一个形象或形式;同时定义又表明美有感染性、价值性,引起人们本身的欢愉,给予人精神上的正面意义或物质上的正价值。这三个便是衡量美的标准。哲学表明主观事物可以评估无法测量,客观事物可以测量无法评估,所以显然美是客观存在。

某一事物,当你对其产生主观感受时,心中必然已有原型。也就是说,美的事物有千千万,而美的原型却只有本身那一个。如果假设人的灵魂是块陶土,而美的原型就是模子。这个模子插进陶土里,然后在陶土中留下了它的形状。也就是说我们的灵魂记忆着美的原型,当我们感觉某个事物美的时候,其实是因为该事物恰好符合这个原型,这时便会产生出美的感受。所以,美是某种被感知的存在。

产生分歧的是审美。对于同样一个事物来说,不同的人对于其是否是“美”的观点不同。这是因为人生阅历、学习环境、成长过程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美始终客观存在着,变化的是因审美而改变的美感,不是美。

以上。

补充说明:每个人能感知到的美确实不同,但它不能证明美是主观感受。这相当于在说自己的主观感受是主观感受。美是一种概念,而非感知,讨论感知就等同把结果当成证明条件,没有意义。所以“我觉得这是美”并不能证明美是主观感受。

#文章结尾的废话#

之所以选这个内容是因为它真的很有意思,“美是主观感受”这一观点在我心中早就根深蒂固,推翻一个自以为完美的大厦而转去建立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体系的体验不错。此文仅从一个角度粗略论述,其他想法欢迎补充。

写这篇真是不轻松,这些内容我总是很少碰,尤其没接触过(即将接触)的哲学等等,因为在我不能通透理解其相关内容时,论述观点极有可能不够深刻或者一塌糊涂。尽力而为。

以上。

分类: 日常

查小桦

不寻常的理智追星女子。

2 条评论

Reason · 2019年1月31日 上午12:55

太强了

嵩山碧水 · 2019年1月31日 上午12:41

点赞!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