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九百六十万土地,三万里之长河,五千仞山川,为秦岭被称之为中华龙脉。让北方大漠的寒气不敢下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两大中国的母亲河在秦岭分界。

子午谷

北方的政权要想统一全国,就必须翻越秦岭入汉中进而攻蜀;巴蜀的力量则必须出秦岭才能北伐富饶的关中平原。历史上,多少决定中国走向的战役都发生在这里。中国之政权更替围绕秦岭,秦岭之最大军事争议,在乎子午谷。

子午谷,是秦岭四条连接汉中和关中的道路之一,又是最东边的一条路。北出子午谷便可到长安,再向西行一百二十里便可到潼关。潼关是关中平原和整个西凉的门户,一旦占领,蜀汉便可获得整个中国西部。夺下长安,便可以还于汉朝旧都,恢复汉室。

公元228年,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西出武都,北上天水占领三郡;终因失街亭撤兵,自此以后四次北伐皆没有更好的战果。而在第一次北伐前大将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兵则成了千百年来人民议论的话题。

第一次北伐,正是魏国在关中地区防御最薄弱的时期。昭烈帝刘备、关羽、张飞、黄忠、法正皆去世,蜀国与魏国已经近七年没有过战事。魏国的军事中心被移至长江一带,关中空虚,蜀汉伺机北伐。

诸葛武侯

战前有两种作战方案

第一种由诸葛亮提出:向西迂回,走大陆,出祁山占领陇西切断凉州和魏国中原的通道,进而占领凉州,凉州是产马圣地,具有战略意义。

第二种方案由魏延提出,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兵。由魏延领五千到一万精兵,偷袭关中——以轻装步兵高速出子午谷抵达长安,不攻长安而迅速东进,从背后夺取潼关、武关等险要,诸葛亮的主力兵团出斜谷攻略关中各地,并与子午谷部队尽快会合,坚守潼关、武关等险要,进而夺取整个关中及陇西,御敌于潼关之外。

计划的优劣

两个计划是指诸葛亮计划和魏延计划。

战略上:诸葛亮计划是先夺取陇右,居高临下,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发展;而魏延计划是直接夺取关中,一步到位,奠定光复汉室的基础。

如果蜀国的战略目标是光复汉室,则消灭中原的魏国是首先必须完成的任务。其后才是统一中国的大业。

从历史上看,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中国的有:周(西周)、秦、隋、唐等,而以关中为基地统一中国北方的则是前秦,而以四川或陇右为根据地统一中国或北方的则是西汉,但对于当时魏国的智囊团来说,不同时代的“暗渡陈仓”又并非不容易被察觉。

陇右在人口、经济发达程度、对中原地区的威胁上均无法与关中地区相比,因此关中的失陷对魏国的打击是更为严重,韩信暗渡陈仓夺下关中就很能说明问题。

所以,要想完成光复汉室、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魏延的计划是比较积极而相对激进的,而诸葛亮的计划是相对平稳,也是比较消极的。这也从历史的实际得到了证明。

战术上:

魏延计划可以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成功,而后可以分散一部分兵力坚守险要的潼关、武关、蒲坂津黄河渡口等地,确保关中的安全,而且可以防止魏军主力的快速增援。由于魏国陇右和河西地区兵力不多而且分散,完全可以在随后用步步蚕食之法加以各个击破。还有一点,攻下汉朝旧都长安,这对以兴复汉室为最终目标的蜀军的士气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这对于国力弱小、兵力不足的蜀国来说,是颇为理想的;

诸葛亮计划则由于路途遥远,相对要花较长的时间,这样,魏军就能赢得时间向关中重兵集团源源不断地增援大军。而且陇右的防御并不容易,除了正面的陇山隘口外,还有北面的高平迂回线路和南面的武都,都有可能遭到魏军的攻击。这样必定要陷入长期作战的被动局面,这对于运输线遥远的蜀军来说,决非是战术上的好选择。

冒险性:

诸葛亮的计划看似非常有把握,是安全、十拿九稳的计划。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从历史的实际看,诸葛亮所谓十全之计,在从228年到234年的5次北伐中,根本没有一次有完全成功的希望。即使是最接近成功的第一次北伐,由于魏军的主力曹真,张郃,郭淮集团已经到达关中,即便马谡没有失守街亭,也会在陇右与魏军展开长期的拉锯战和消耗战,很明显,蜀军从汉中到陇右的运输线过长,根本无法支撑这样长期的作战。最后的结果很可能与东汉时期的隗嚣一样——失守陇右。

而看似冒险的魏延计划,虽说风险高,然而一旦成功就可以依托潼关、武关、蒲坂津渡口的天险,保卫关中,而这时的关中将成为蜀军可靠的新补给基地,不再依靠陕南的汉中基地去翻越秦岭补给,蜀军最头疼的粮草问题也会随之一并解决。

所以两相较之,诸葛亮计划即使成功也没有最终胜利的希望,而魏延计划一旦成功,可以说光复汉室的计划已经完成一半了。

成功的可能

蜀军当时已经集中了近十万大军,参加这次进攻,加上多年的物资准备和稳固的后方,以及魏延、赵云、吴懿、高翔、王平等战将,可以说对曹魏关中守军处于绝对的优势。

根据在汉中呆了十年的魏延的计划,蜀军轻装部队经过子午谷需10天,可到长安。而从长安到潼关的距离约为130公里,也既370汉里,根据司马懿打孟达用8天走1200汉里的行军速度,平均急行军的话每日可走150汉里,这样一来,魏延集团再要3天左右应可赶到潼关一线。如果魏延军在长安作战3天(只要击退长安守军或把其吓的不敢出来即可),再赶到潼关,也是不会超过8天的时间即可完成,而魏军增援的大军却最快也需要十天以上才能赶到(包括长安去洛阳报告3天、魏军商讨对策1天、兵力集中调动2天、向西开进4~5天,潼关到洛阳约有215公里,既614汉里),故从时间上魏延军完全可以提前占领潼关。由于当时潼关处于魏国内地,故平时不会有什么守关部队,并且是潼关背后偷袭,时间还可再缩减一些。

而诸葛亮的主力部队也会在二十天天左右也可以自斜谷进发到关中(应是前军轻装军,不用完成攻城任务),可以留部分兵力,继续合围还可能在坚守的陈仓、眉城、武功、长安等要地,主力迅速东进与魏延军于潼关会师,再分兵北进蒲坂津渡口和南下武关,封锁另外的两个进入关中的通道。至此,北上进攻关中的计划全部完成。

最后的结论

所以,根据以上的史料和分析,可以认为:

1、魏延计划的中心是抢占潼关,进而占领整个关中地区,而不是攻占长安,占据咸阳以西地区。《三国志魏延传》记载的计划是符合基本军事规律的;

2、魏延计划是蜀国以弱胜强、甚至统一中原(乃至全中国)的最佳计划;

3、魏延计划在当时的情况下,有很大的成功希望,而风险并不是很高;

4、魏延的计划作为一个一战成功的计划,风险是一定存在的,但是即便失败了,也不过损失万来人,而对诸葛亮出斜谷的主力兵团不会有任何损失,更不会危及蜀国的整体安全;

5、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根本就没有什么十全必克的军事计划。为了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这样的风险是值得冒一下的。

6.当前情况下,诸葛亮的稳妥方案会使蜀国陷入补给线极长的消耗战,只有出奇兵,才能冒险取得胜利。

其实如果说这个战役真的得手的话,估计古德里安的闪电战理论会把这个经典战例奉为圭臬了。

分类: 军事

LRZ-焦繁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 条评论

Reason · 2020年2月24日 下午9:52

很有内容啊!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