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如今,人们讲究大格局,大情怀,谈吐日月星辰,超脱肉体凡胎,俯首社稷苍生。请纵容我凡夫俗子,做一番小小解读,看一看,鼠目能见到的世界,谈一谈,身为草芥的所思所想。有感而发,所以叫做小解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从中使我们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夫妻关系如何才能持久?在传统社会中,这个问题使无法讨论的,因为道德准则规定了妻子是附属于丈夫的,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另一方面,对丈夫却少有约束,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过的,对作丈夫的网开一面,可以可以三妻四妾,而不必将情感专注于一个女人。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官方解读

对此我们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表面上这是夫妇的不和,事实上反映的是自古以来存在的封建习俗,这固有的传统观念束缚了追求自由恋爱的人。

我们不谈这个主旨,我们谈的是主人公,氓。大概从前人们的生活很不容易,吃穿的需求难以满足,拿着布匹便可以追心仪的姑娘,至于逾期拖沓的做法,氓给出的拒绝理由是“子无良媒”。

这段爱情,起源于男方的一见钟情吧。拿着布匹追女生也没有错误,女生考虑的是他的心意,说她完全不考虑物质也是假的。这和今天何其相似啊,直到现在,还是一眼爱上了脸,日复一日花着钱——难道没有真情相待吗,到底什么才是真爱呢?年轻的时候,自己是美丽的,对方也是美丽的,爱情是很愉悦的一件事情,感受到被关怀和付出关怀的双重快乐,才有氓不变的眺望。

可是不假思索的爱情,会变成什么呢?沉迷于彼此颜色的爱情,最后走到什么地步呢?所以标准解读就随之而来了,人不能单纯爱着对方的容貌,要爱灵魂,爱内在。

可是看脸的准则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我们就是爱脸。爱漂亮的脸蛋有错吗?爱脸没有错误。选择了冲动有错吗?冲动和权衡必定冲动在前权衡在后,盲目如飞蛾扑火追寻属于自己的爱情,我觉得这属于一种选择,既然选择了,并且甘心或者不甘心地付出了代价,那无对错可言。

婚姻的失败是看不到的,青春的氓看到的只是快乐。她选择放纵,假使这份放纵的快乐赋予了生命意义的话,就不该为放纵而后悔。假使选择拒绝,同样也不该为未曾放纵而后悔。

氓的爱情,不是悲剧,倘若当初她放弃了爱情,也不是悲剧。爱是不必多说的,任何人都有权利追求并为之找到理由,这种爱情观思考完全自由。因此,只需要坚持你的理由,然后面对真正的悲剧——人生,毕竟快乐和悲伤,在死亡的虚无面前都是无与伦比的财富。

分类: 日常

蓝色萧杀

文学爱好者

2 条评论

Reason · 2020年4月19日 下午5:51

好悲观啊?

嵩山碧水 · 2020年4月19日 上午10:35

我当时学完后,全是对氓这种精神的叹服。
但细想来,一切都是注定吧。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