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ESZA - A Moment Apart

正处于高考等分的空档期,很多朋友和我聊未来专业的问题。一个理科思维很强的同学很沮丧,顶尖高校的学长跟他说“人生根本轮不上什么创造”。感到了他的沮丧,我竟也有些沮丧,可实际上,我已经强迫过自己接受这件事了

我们从小就被创造强大的魔力所感染着。创造是奇点爆发的引信,是问题迎刃而解的节点。引信是小的,节点也是小的,创造之前必然有基础的积累,可创造本身却是一个短促的过程。这就导致我们在想象未知领域上的创造时,能迅速衔接到在这个领域的成功,这个时候,努力的苦难是被忽视或者淡化的,所以我们就不由自主地偏爱创造。就像大学者钱钟书所说:“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创作的冲动误以为是创作的才华”,直到我们真正投身于这个领域,才能发现我们根本无法创造。

根本无法创造,这才是最让人生恶的话,就连我自己,也几度因此沮丧。也许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大脑感受到了失去一条自我刺激途径的风险吧。

根本这个词用在这里带有情绪,也许也印证了学长的话是真的。先抛开理科这个固定方向。每一部艺术作品都是不同的,但有几幅里有伟大创造呢?每年的艺考生数不胜数,有人能完全通过自己创造拿下艺考吗?艺术工作者数量就更多了,有几个人能因为创造让我们铭记。能把已有的功夫练到极致,就已经值得赞叹和追捧了。

如果有人硬说自己的作品有创造,那就得让他想想人和人之间长得不一样,那叫物种进化吗?他说的创造,是曾经屡次刺激自己大脑的创造吗?

已有建筑已经垒得很高了,“创造”也许只是笑话。刚开始学侧方停车的时候,教练跟我说不要去尝试其他的方法,那已经是我们淘汰过的了。没错,创造出来的东西反而是更差的,那不是造粪而不自知吗。还记得前一阵子一家魔方自媒体整一堆奇怪公式,说是魔方速拧的未来,最后高手联名抵制,“未来”不过是高手已经被淘汰掉的屎。这不是纯笑话吗?

当然,本文不可能为了泼冷水而作,更不可能义正言辞地传播消极观念,只不过是为了打造合适的缓冲区,以应对以后突如其来的心理落差。没错,一些壮举的中道崩殂,正是因为心理落差带来的无形的影响。任何事业的彼端都是创造,但前提是,得先到达彼端。要到达彼端,就必定经历曾经被忽视的、被淡化的努力的苦难。哪个笑谈的背后,不是灰头土脸呢?

没有创造地努力一生,有意义吗?答案是,有的。我们就是,奔向概率的,一个个小小的数,也许我们不能成为频数,但是我们能放大频数。如果尚存那么一丝抱怨,那就独自感受这旅程吧。

分类: 日常

Reason

在漫漫梦路上踽踽独行的人……

2 条评论

Reason · 2021年6月28日 上午11:22

淦了,考砸了

Reason · 2021年6月22日 下午5:41

后半部分写得比较仓促,着急发布了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