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魔术,大家肯定会想,魔术是一种神奇的艺术。没错,但同时魔术的热度却不如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举个例子,中考以后各个学校都有招艺术特长生或是体育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一般同学们都简称为“体特”,但是好像没见哪个地方招魔术特长生,如果有魔术特长生的话简称为什么呢?魔特?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魔术这门艺术,我们今天从魔术史讲起,追根溯源,让大家了解一下,魔术史上的那些事。

准确的魔术起源时间无从考证,但是人们推测从有人类活动开始就有了魔术。魔术的起源是宗教。在古代,人们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因为有精灵或神灵操纵,因此巫师或祭师利用人类迷信的心理,利用人们所不知道的原理制造神绩,让人们相信这些是由精灵或神灵所行出来的,借由魔术强化宗教的仪式,信众们更加确认他们的信仰。

尚知之美——玺淼带你探索风雨兼程的魔术史
神秘的女巫

但是在历史上能记录到的最早的魔术,诞生于古埃及。一位魔术师为法老王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是,魔术师左手抱着一只大白鹅,右手拿着一把刀,魔术师用刀把鹅头砍了下来,但是鹅依然能在地上行走。这十分的不可思议。法老看后大呼神奇,并且想让魔术师为牢里的囚犯施展同样的“法术”,但是这却遭到了魔术师的拒绝。因为这个魔术需要一个特制道具,便是一个仿真的假鹅头。由于鹅接受过魔术师的特殊训练,当魔术师准备砍鹅头的时候,鹅会把头缩到翅膀里面去,魔术师再把假鹅头拿出来,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就是这个魔术的基本原理。

既然刚刚讲到了魔术对道具的运用,在这里就不得不辨别一下魔术和戏法的区别。戏法应用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些东西,像是杯子和碗之类的,主要用手法来呈现效果。但魔术更多的是应用了一些特殊道具,配合手法一起来呈现效果。像刚才的假鹅头,没人在平时突然从什么奇奇怪怪的地方掏个假鹅头出来吧?所以它才会被归为魔术。而最早的戏法记录是“cups and balls”,杯球戏法。这个戏法运用的东西非常简单,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和球状物便可以表演,来达到转移和穿越效果。而现在的魔术师们为了表演它,也设计出来了更精致的杯子和球。

做工精良的杯球

说完这个问题,让我们把时间放眼于中世纪欧洲,魔术师的苦难开始了。欧洲魔术师开始面临来自教堂的强烈反对。因为那时人们十分相信巫术与超自然现象,在那个年代,任何没有被被教堂所认可的魔术,就会被认为是黑魔法。在英王亨利八世统治期间,表演魔术的代价甚至是死刑。到了16世纪末,对女巫的迫害到了屠杀的地步。如果魔术师们再不向世人们展示魔术和巫术的区别,那么魔术师们即将更加煎熬。于是,这样的情况催化了第一本魔术书籍的诞生。1584年的《巫术探索》(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该书作者为雷吉诺 · 史考特。史考特当时这本书里道出了魔术与巫术的区别。让人们知道了魔术的展现是通过了科学的道理,而不是靠什么黑魔法,这本书确实挽救了不少魔术师的性命,并且成为了魔术师们在历史长河中重要的命运转折点。

《巫术探索》 的部分图像

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随着剧院的兴起,魔术师找到了新的舞台。最早将魔术带进戏院,并在剧院打出名号的魔术师,是被称为”北方的大巫师”的苏格兰魔术师,约翰·亨利·安德森。他结合灯光和舞台效果,展开了魔术的新纪元。而魔术师身着燕尾服进行表演,也是这个时代兴起的。不仅如此,安德森还有另外一项重要的成就。现在我想请屏幕前的你想象一下。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身穿燕尾服,头上戴着高高的礼帽的魔术师,他会给你变一个怎么样的魔术呢?没错,从帽子里抓出兔子的魔术。而这个魔术的发明者,正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安德森。

到此,世界魔术史的介绍就告一段落了。让我们把时空拉回到中国古代,从汉代开始,魔术的发展是怎样的呢。

当时的魔术大概有两种表现,一为奇人异事,比如汉代记载皇宫内,奇人可以使对弈中两个棋子发生自动追逐、躲避的异象。第二种百戏艺术,比如“东海黄公”、“鱼龙曼延”。“鱼龙”和“漫衍”是两个带彩扎动物特性的百戏表演。“漫衍”又称作“曼延”,是一种传说中的神话动物。

“鱼龙”的表演程序是由人先牵出一只象征吉祥的名为“含利”的怪兽(由人披兽皮扮成,据说它能吐金块)。人引它先于庭院水池边跳跃,吐出金子,然后促它跳入水中击打水波,忽而“含利”化为一条比目鱼,鱼儿欢跃不止,并抬头吐水,顿时水雾迷蒙,遮蔽了日光。刹那间比目鱼又变成了一条八丈长的黄龙,出水游戏,光彩夺目。

“鱼龙曼延”的表演情形

两种表现形式中,奇人异事接近于今天的小魔术。但值得一提的是,汉代的魔术师也惨遭杀害。所以魔术师在古代在哪都不好当,在中世纪欧洲,魔术师会因为一个魔术因为教堂的人没看过被认定为黑魔法而接受审判,到了亨利八世甚至要面临砍头的危险。在中国的汉代,魔术师会因为别人以为他们真的有魔法,但他们却没有而被杀。所以珍惜你们身边的每一个魔术师吧,能坚持到现在还活着,真的不容易(疯狂暗示)。

好,说完汉代普遍性的魔术形式,咱们再来说说三国时期的魔术典例——左慈。那时,他与曹操很要好,常为曹操的座上客。有一次曹操想吃松江鲈鱼,问在座的众宾客,“有谁能求得!”左慈离席,命人取铜盘一只,盛水于堂上。只见他口中念念有词,然后伸手去盘中捉了一尾活跳跳的大鱼。煮之,其味与松江鲈鱼一样鲜美,曹操赞不绝口。接下来曹操又提出用蜀地的生姜来烹制鲈鱼,左慈很快把姜也给变出来了。

关于“左慈变姜”,世间后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姜是现场种出来的,拿一个花盆现种现长现得,正好赶上烧鱼调味。另一种是左慈生成马上到四川去买日行八万里,顷刻买回,实际大概就是左慈离开了现场一段时间后就带回了姜块。

但是各位听众千万不要觉得后一招更容易实现,因为曹操还有一个检验程序,他让左慈去四川买姜的时候要随便给自己派在四川采买布料的人捎个口信,让那个人多买两匹布回来。据说一段时间后买布料的人回来了,果然多买了两匹布料,而且说是确实在四川碰见了左慈并得知了这一口信。不知是不是左慈在这个人回来时塞了他布和钱让他证明真有此事。

咱们中国民间有很多的神话故事,但我们为什么认为左慈的故事同魔术有关呢。是因为其中所描述的表演,抛去文学的渲染,大部分都是可以运用现在的魔术方法做到的。凡是这样的神异记载,我们就认为它可能是对于古代魔术表演的记载。否则,它就是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如神话传说。

左慈钓鱼

那在汉代之后,两晋和南北朝这段时间,各类魔术相互交流融合,十分复杂,所以不作为本文的重点。

而中国古代魔术的巅峰出现在唐朝,所以接下来就让我们好好地聊一聊在唐朝有关魔术的那些事。在唐朝有一种对全国表演艺术的大检验称为“大酺”。而魔术“鱼龙”随着一代代魔术师的加工与润色,变得更为精彩。有一次唐太宗因观赏“鱼龙”时,观众过于嘈杂而恼怒不堪。所以唐朝的当权者对魔术也是十分的青睐。

同样在武则天时期的“鸟歌圣寿乐”中有140位少女翩翩起舞,舞动的少女不断地变换队形,舞至高潮时,少女们的服装色彩突然发生变化。魔术的元素为舞蹈同样增色不少。不仅是在宫廷中,民间的魔术在唐朝也同样发展迅速。民间魔术师马自然表演了《种瓜》,据说他当时用瓦罐临时装土,须臾之间长出瓜藤,并开出花,结出果实,摘下一个瓜,十分新鲜。这简直堪比当年左慈变姜的其中一种说法。由此可见唐朝的魔术到达了一个顶峰。

而到了宋朝。魔术艺人逐渐不被国家或贵族所供养,因为他们擅长的宫廷魔术成本大,场地要求高而逐渐消亡。魔术开始更大范围地走向民间。同时魔术开始出现了基本的分类,有手法类,撮弄类和藏掖类和大魔术类。这些分类出现,促使一些魔术师对技艺的要求精益求精,从而涌现出很多高手,比如发明了“七圣法”的杜七圣。而在《大魔术师》电影中的“冷火”便是七圣法之一。

《大魔术师》电影中梁朝伟扮演的魔术师表演的“冷火”

而后来的明代的魔术文献记载并不多,明清时期的魔术往往放在一起说。所以我们接来下进入到中国近现代魔术的发展。要提到中国近代魔术的发展不得不提到朱连魁。由于从宋朝开始,魔术逐渐走出宫廷,直至清朝也是一样的局面。

朱连魁之所以对中国魔术起到了推动作用,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几个成就。他是专门为慈禧太后献艺的魔术师。因为朱连魁从小就有口吃,所以被称为“朱磕巴”。因此他便加倍的锻炼自己的魔术手法来弥补语言方面的不足。正是因为他精湛的手法,赢得了宫廷表演队的青睐。也让慈禧太后感受到了魔术的震撼。也让他有了后来去美国表演的机会。在美国表演期间,他被一个上校注意到,上校希望他能够留在美国多表演一段时间。朱连魁同意了,留在美国了一段时间。但在这期间出现了另外一个魔术师,与朱连魁擦出了火花。

朱连魁

这个人便是程连苏。程连苏其实并不是一个中国人,只是他穿上了中国的服饰,对外宣称自己是中国人罢了。在朱连魁在美国表演期间,他曾在纽约的报纸上说,如有人能像他那样变出一碗水,他将奖励对方1000美元。一个叫威廉·罗伯逊的魔术师信以为真,赶来应征。在遭到朱连魁的应战拒绝后,罗伯逊一气之下去了英国伦敦,专门表演中国风格的魔术。

但是冤家路窄,1905年,朱连魁魔术团往英国伦敦表演。两位名字相若的魔术师碰头,引起英国舆论很大的兴趣。不用多说,朱连魁一看便知程连苏不是中国人。后来,朱连魁和他的经理人商议后决定向程连苏许下魔术史上有名的战书:"如果程连苏能够变我的二十种戏法的其中十种,或者我没办法变他任何一种戏法,我就输给他一千英镑"但朱连魁最后并没有出现,因此英国舆论都认为胜利者是程连苏。

至于为什么朱连魁没有出现,说法则众说纷纭:当时甚至有传闻说是程连苏变走了朱连魁。较为可信的说法则是因朱连魁的经理人认为在战书上没有中国血统证明的条款,所以决定不让朱连魁出赛。另外亦有人说是朱连魁自己决定不揭露程连苏的真面目。

无论如何,事件的真相最后都没有人知道。有关朱连魁后来的记载不是很多,只知道他到后来返回中国去了。对于他逝世的年份也没有一致的说法。1918年,程连苏在表演压轴节目"枪打活人"时因为走火中弹身亡,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有传闻说程连苏的死是谋杀,不论事实如何,程连苏和朱连魁都已经成为魔术史上的经典人物。

程连苏

到此,中国近代魔术的发展就介绍完了。不管是朱连魁还是程连苏,他们都把中国魔术展现给了世界,让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知道中国魔术的精彩。那放眼现代,如果问大家最熟悉的魔术师就是刘谦了。

刘谦

刘谦在2009年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刘谦的出现,推动了中国魔术的在中国内部的发展,更多人对魔术产生了兴趣,同时魔术也开始进入了更多平凡人的视野。刘谦获奖无数,其中最去典型的有三个。一个是刘谦小时候获得的台湾青少年魔术大赛冠军,一个是春节联欢晚会“曲艺及其他类一等奖”,还有一个是巴格拉斯奖。

由此可见,刘谦不仅推动了内地的魔术发展,也在世界上更好地打开了华人魔术的大门。尤其是在今年,2019,刘谦再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这次他表演了《魔壶》,但是在春晚几天过后,网络上流传出了刘谦“换壶”风波。对于换壶的真实性我抱有怀疑。网络上流传的换壶视频有明显的修帧痕迹。

本动图为当时网络上流传的所谓“刘谦换壶图”

而且后来所谓的“换壶”被实锤为网友无事生非。本来刘谦在本次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是要表演另一个魔术的,但是导演临时才决定更改节目。所以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刘谦本来要在今年春晚表演的节目。其实在我个人看来刘谦原本要表演的魔壶比后来登上春晚的魔壶要更加精彩,可惜全国观众大多数是没有眼福了。而且刘谦在后来录制这个最初版的魔壶时,也对“换壶”事件给予了侧面回应。

刘谦最初版的“魔壶”

看到刘谦近年来在国际魔坛的贡献,中国魔术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那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当现代魔术与中华文化相互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丝路》便是答案。这是一个融合了中国文化,现代科技,魔术手法的不可多得的精彩魔术。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欣赏郭汛杰的《丝路》。

郭汛杰的 《丝路》

看完这个魔术,给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应该就是震撼。没错,我们中国的魔术师开始把我们自己文化的东西融合到魔术中,并把这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魔术展现给世人们观赏了。其实魔术幻化出的不仅仅是人们内心对奇迹的渴望,同样是魔术师们想要传达的情结。

而把我们中华文化融入到魔术中,并把这些魔术展现给世界这个使命,需要每一个中国魔术师去努力和奋斗。也正是有了艺术层面的传承,我们的中华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在世界的舞台上耀眼璀璨!

本文到此就结束了,如果这篇文章能让屏幕前的你进一步了解了魔术,并且对魔术更加喜爱,这是我的荣幸。希望各位读者在今后观看魔术表演时,也能继续持有一块好奇的心,得到最奇幻的精神体验。

see you next time!

科隆企鹅

魔术爱好者,也喜欢音乐,偶尔也会想写点小随笔小感想。有一个想去南极看企鹅的奇奇怪怪梦想。同时是一个梦想自己可以有八块腹肌但是不爱锻炼的小肥宅。平时写点东西要是能让屏幕前的你开心一下,我就也happy啦~

1 条评论

Reason · 2020年3月1日 下午6:17

周更!
周更!
周更!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