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的一隅,月光透过浴室的窗户,让灌满水的浴缸内泛着星星银光。酒瓶杂乱的倒在浴缸的一旁,没喝完的酒从瓶内汩汩流出,逐渐扩大、缓缓摊开。浴缸内,一位有着古希腊雕塑美感的俊秀的男子,喝完自己手里的酒后,将它随意扔在浴缸旁。随后,自己慢慢浸没在水中,感受着水轻抚过他的面庞,缓缓闭上了眼睛,带着笑容,慢慢的睡去。

隔日清晨,一个令人痛惜的消息传遍了世界:

“一位伟大的诗人,不朽的歌手,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先锋,"the lizard king",the doors乐队(大门乐队)的主唱Jim Morrison,被发现死在巴黎自家的公寓的浴缸里,死因为心脏病发作,年仅27岁。”

【音乐回响】定格在27岁的蜥蜴王
James Douglas Morrison 
(December 8, 1943 – July 3, 1971)

尽管Jim Morrison的死,直到如今仍充满着众多的疑点。但毫无疑问地说,这位巨星的陨落,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当时的乐迷无不为此痛心。 直到如今,他位于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的坟墓仍被众多的人参观纪念。 Morrison的英年早逝,也让他加入了臭名昭著的“27 Club”。而大门乐队在他去世后的几年后,发布了几张专辑就宣布解散了。

人们对大门和Morrison的纪念

从音乐性来说, 吉他手Robby对乐曲的创作、键盘手Ray的即兴演奏,鼓手Densmore灵动的节奏,构成了乐队的旋律,他们让Morrison的歌词以一种更加能令人欣赏的方式诠释。乐队整体风格带有很明显的迷幻色彩和布鲁斯味道,并且宗教意味也颇足(尤其是早期专辑的管风琴的使用,使其迷幻程度进一步加深,毕竟Morrison女友是个女祭司)。可以说是“以布鲁斯为根源,用着变换莫测、灵活多变,时紧时松、涨落不断的旋律谱写了一曲曲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爵士迷幻乐”,让人能感觉到其随意性和灵活性,这让其从众多乐队中脱颖而出。

乐队四个人的合照

不仅仅是旋律,其歌词更是让大门乐队成为当时顶流之一的原因。Morrison对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诗歌的热爱和不断地创作,使他能够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众多歌词,为乐曲的旋律骨架赋予了精神内核。其歌词的选材、每一句歌词的深度,都不同于当时那个时代的“Love&Peace”,而是更深一步,但却十分朦胧晦涩(毕竟是嗑嗨了写的)。无论是谈论人们的种种罪行和社会的不公,还是单纯的生活与爱情,在旋律的加持下,都充斥着一种朦胧感与浪漫感,同时也具有力量感与神话感。

其对时代的影响也颇深,具有很深的时代代表性。从1966的第一张专辑到1971年的第六张专辑,他们的歌正好走过了美国处于越战泥潭最深的时刻、反战思潮最盛之时,嬉皮士运动最频繁的日子。动荡的时代,人们也需要音乐来宣泄内心的苦闷,大门乐队的乐曲也正好契合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现实的控诉与无奈、对理想无法实现的失落与迷茫,对自由和理想的狂热追求…… 深深影响了60年代、70年代、乃至往后的一代代人。 而如今,大门乐队的歌曲则作为当时反战、嬉皮士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伍德斯托克演唱会
(大门乐队拒绝了演出,但他们之后十分后悔)

下面选了几首我最喜欢的歌曲进行一个鉴赏。

<the doors> 1967

“放荡不羁的歌词、迷幻的布鲁斯旋律……”虽然这只是大门乐队的第一张专辑,乐队同名专辑<the doors>直接风靡整个美国,收获了听众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被誉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首张专辑。

<The Crystal Ship>

悠扬的旋律,含糊又迷离的歌词,为这首歌赋予了神秘的感觉,值得一听。

<Soul Kitchen>

经典的大门音乐之一,管风琴、电吉他旋律伴着歌曲进行而缓——急——停——急——缓,节奏分明,韵律十足。吉他solo在管风琴的映衬下也十分动听。歌词方面也十分迷幻,充满朦胧与浪漫。

<The End>

大门乐队最著名的长歌之一,科波拉著名越战电影《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选曲。融合了印度音乐的特点,充满异域风味同时也十分舒缓,这与歌词的血腥疯狂形成了十分强的对比性。随着歌曲的进行,音乐渐渐变得急促,歌词也越发混乱,能够很好的调动听众的情绪。最后节奏舒缓,伴着Morrison说出“this is the end”的时候,听众紧绷的神经也逐渐舒缓,让人释怀,仿佛Morrison带着听众走完了一次死亡的历程。

这首歌同时也展示出Morrison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所谓“哥特摇滚”的来源。

<Morrison Hotel>1970

<Roadhouse Blues>

大门乐队的第五章专辑<Morrison Hotel>的第一首歌曲,随着大门乐队的几次试验,这次整张专辑回归了布鲁斯摇滚的整体结构,而这首歌是我认为布鲁斯味道最浓的一首。口琴和钢琴的节奏是传统的布鲁斯味道,歌词也是十分的classic,虽然可能被人说土,但我是真的喜欢布鲁斯摇滚,所以把这首加上了。

<L.A. Woman>1971

<Love Her Madly>

同样是布鲁斯味道浓厚的一首歌,旋律偏快急促,与歌词相配十分合适,一听就上瘾的那种。

<L.A. Woman>

大门第五章专辑的同名歌曲,节奏轻快舒缓,让听众感觉自己在驾车听着这首歌,十分畅快。同时也是Morrison另一个别称“Mr mojo Risin'”的来源。(实际上是对之前Morrison在演唱会上露牛至后被抓一事的嘲讽)

<Riders on the Storm>

这首歌迷幻味道十足,雨点的滴答声、管风琴的声音配上Morrison的嗓音,让这首歌舒缓且又有着压迫感。歌词描述的风暴骑士、搭便车杀手、对姑娘的爱……众多元素糅杂在一起,让歌曲朦胧迷幻,深意十足,期间的钢琴solo更是十分丝滑,值得一听。

写在最后:

关于Morrison的评价:

Morrison在我看来,完全是一个将美贯彻一生,一直在试探着人类精神的边界的“神”。他仿佛其早已看破红尘, 用自己的一生去贯彻自己的信念 ,同时用歌曲向世人诠释自己的人生信条。而且,其始终贯彻着尼采的美的观念,尤其是尼采的酒神观念。他在酒精与drugs的麻醉中,探求着人生的真理,满足着生命最原始的冲动。这样看来,Morrison的死亡,既可以说是意外,也可以说是必然。

“I believe in a long, prolonged derangement of the senses in order to obtain the unknown.”

我信仰一种长久的持续的精神错乱,这样我能进入未知领域。

关于大门乐队光速解体的看法:

大门乐队光速解体,看似是因为失去了Morrison的才华而导致的,其实这只是一方面,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大门乐队少了一个标志,少了一个精神内核。

大门乐队毕竟是个乐队,是一个完整的集合体。它不是Morrison一个人的乐队,若无其他三人的才华,大门可能也无法成为传奇。但正如上文所说,大门需要一个标准和引路人。缺少了Morrison的大门乐队,相当于缺失了乐队的精神内核,没有引路人,乐队的解体的几率就会变得十分大,这跟pink floyd如今处境很相似(平克能撑下来实在是因为寂寞老爷子太顶了)。

“没有Morrison的大门乐队,就不是大门乐队了。”

关于60年代与嬉皮士运动:

Morrison和他的大门乐队,以及其所处的时代的动荡,真的有太多东西要讲了,只不过由于篇幅,可能需要在以后慢慢讲。

整体来说,在我看来,60-70年代的混乱源于老一代和年轻人的冲突和冷战背景,兴于越战泥潭以及嬉皮士运动。这样复杂的局势,对当时美国文化思潮的冲击力度是十分大的,那么能产生像Morrison这样子对于路线尝试的人也就是必然的。

但可惜的是,现实的残酷和无力,使得他们寻求的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救赎,而没有认清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政府也不会让他们认清的)。

“他们借助摇滚乐和集会、磕药来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为这样最简单高效,能忘记内心的苦痛。”

分类: 音乐

摸鱼也要讲基本法

千千万万耗材中的一块瑕疵品

2 条评论

摸鱼也要讲基本法 · 2022年1月24日 上午2:11

有些歌曲放不上去,可以自己搜搜听一下。

    Reason · 2022年1月24日 下午3:10

    离谱,文件太大?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