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最爱的电影,我有独特的偏好与不同的视角。

笔者从未想过与孤独和感性挂钩,但仔细看来,似乎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很好诠释我的片单。

我的最爱Top5:

【最爱Top5片单系列】对孤独与感性情有独钟的嵩山碧水
活动详情点击此链接了解

第五名:《你的名字》(君の名は。)

观看日期:2016年12月4日

如果有一部电影,它复杂,复杂到你难以直接让未看的观众了解,复杂到你不知心中涌上的情感来自何方。那么你该如何评价他?

回到那个雾蒙蒙的傍晚,那个我总在回忆的年份,跟随着简陋的荧幕,我看了一场极富冲击力的影片……

“冲击性”对我而言,不是大开大合的恢弘场面,悲壮而凯歌的英雄画卷,没错,拍摄冲击的事件,不一定有冲击性。

像是彗星划过的尾迹,透着幽蓝,也透着绚烂而发散的青白色,又分裂开如玫瑰一般迷人而危险的炽红。这就是冲击你视野的场面。

而在苍穹之下,是平静的系守、恬淡的乡村、神色黯淡的短发少女……这也是冲击你心灵的场面,那反差感直扑入胸膛。

……

实际上很多人直截了当地置之为爱情片,携伴侣一同感受这番所谓“不了情”。

但在我的眼中,这也恰恰是最不适合与“伴侣”同看的。他所描绘的情节,似乎总在追问你:“你所追寻的,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深藏的心境,从不适从于现世的生活。对于男主来讲,他所追求的不在眼前,他会说“东京会消失”,注定就是孤独的了。

影片巧妙之处在于:所要表达的,恰不是多数人所宣传的,也不是多数人观看前的噱头。其华丽的配乐、写实欢乐的前半段已足以使我们代入进去,拍手叫好,值回票价。

但观后无论如何简述,实际上都无法很好的诠释这一部电影:既不单是浪漫青春爱情,也不全是现实主义力作。我从中看到的既有现代生活的光怪陆离,也含有着斩不断的情丝联结。

我们是偶然的遇见,来时匆匆;我们也是深刻的怀念,空螺回响……

第四名:《爱乐之城》(La La Land)

观看日期:2017年10月初

可惜了,我没饮过酒,酒精带来的醉意我暂时无法体会。

但爱乐之城带来的沉醉,曾经难以稀释。

作为一篇描述感官的文章来讲,用我这苍白的文字线条,试图勾勒这样一部电影实属无力。

天使之城的色彩告诉你,他放荡不羁,他饱含诗意。他包容你的梦,收留你的泪,承载你的步伐,记录你的激情。

就像女主一席蓝裙的姿态,甩出来,一切都不重要!

就像男主倾心演奏的心曲,弹出来,其他都太乏力!

路灯旁、观星台、陋室中……影片只是简单的追梦故事,也只是万千悲欢离合中的一个……但他创造的视听之下,我挖掘到了藏匿着的心。

五遍……十遍……我一遍又一遍地翻看这电影,不由自主的哼唱、起舞、复述台词。

我的爱情绝不会如此的浪漫,但我欣赏这份浪漫。

我的心里一直都藏匿着,那份浪漫……

第三名《楚门的世界》(The Truman Show)

观看日期:2017年的春天

电影可以改变人生观。

而足以改变人生观的电影中,有《黑客帝国》里两个颜色的药丸、有《黑暗骑士》里掌握命运的遥控器……

而在对剧情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如果你打开了《楚门的世界》,那么一切真就化作了一场奇遇,比matrix里吞下那颗红色药丸还要刺激!

我曾经历了无比困惑的半个小时,我对着荧屏挠着头,不知所云,不解其意。结果,一切随着视角的切换而变得清晰。也变得无比的震撼……

把这部电影列入我的榜单之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初看时带来震撼感,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观,以至于我似乎长期以来只停留在了这种震撼之中。那么,细细思考来,我究竟从中看到了什么……?

生活的悲剧吧。

人曰Truman,实际也是fake至极了!

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Truman的话,我想到的也只有悲剧。没有制作人员会给他麦哲伦的精神,没有演员双亲会给他扬帆的机遇,更不会有女演员会告诉他“走出去!”

“我们都深信我们所处的世界。”实际上,影片到“导演”说出这句话这里已经可以结束了。

我自我设问一番:如果一个人,他也被赋予这样寡淡的生活:每日出门固有的寒暄、街头无谓的交流、安稳踏实的家庭……哦,再加上一点工作的繁忙、一点生存的压力…………有了这样的生活,他会不会想到有一天“我要出去!”呢?

电影告诉我们,楚门扬帆远航了,楚门出去了,楚门迈向了真实生活。

然而现实是,我们正身处其中,我们正过着Truman的生活……每个人都是这样。

有人从中看出对真人秀的批判,有人从中看到了对自由的渴望……我从中看到了一幕生活的悲剧。

第二名:《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

观看时间:2015年春亦或更早、2017年春。

和楚门一样,1900也是极致的孤独,且这种孤独感远胜于楚门。

如果楚门是“出不去”,那么1900是“不出去”。

他选择了孤独。

吸引我的第一要素当然不是他的电影内核,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听了莫里康内的配乐便已经深陷其中了,看了斗琴片段的紧张刺激就更无法自拔了,似乎三只手演奏成了1900的标签,浮光幻影的镜头艺术成了电影屡受赞誉的又一凭借。

但我现今单说“孤独”二字。

今天,音乐的美感我已重复地感受多次,刺激片段的酣畅我也反复脑海重映。而这孤独感,成了我心中电影的真正核心。

这部电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传记,他也没有阐述什么道理,他只是讲述了一个孤独的人,一段孤独的人生。

就是这样生为孤独的1900。孤独神秘地习琴,孤独的演奏,孤独的不想去比赛、录音,孤独的爱,孤独的结束……

他也曾赢得欢呼,赢来三等舱群众的围观,但当人们涌向“America!”时,留下孤零零的1900一人,看人潮涌向陆地,那一刻真的是极致孤独。

爱得太孤独,爱得太不被人所注意,爱得胆怯而理想化,爱得什么也不是……

犹记那《playing love》的无心插柳……舒缓之中,他望向窗口的美丽……在无数个后来的日子里,我也曾力争效仿于斯,期待偶然的美丽带来的灵感,试着忘我地陶醉其中……然而又怎么可能成功呢?别傻了,我只是陆地上的俗人。

这一无所有的爱情,最终只有一张无法送出的唱片,一句没法说出的爱你,一段没有走下去的楼梯。这样的爱情,荒诞,可怜,又难以言说。

与他相比,我似乎从没有孤独过。

即使是漫长的黑夜,即使是心情的低潮,即使是幻妙的梦境……我都显得不够孤单。因为陆地的孤独与他去相比,都只是海浪肆意冲刷的一垒沙堡,淡无痕迹。

还好,有这样的电影。纵然我们无法拥有,却也可以静静地欣赏的孤独……

第一名:《死亡诗社》(Dead Poet Society)

观看时间:2017年10月某日。

“梭罗说:‘大多数人都过着平静而绝望的生活’不要陷入其中,冲破出来!”

豆瓣上的一些评论,是“我已经死去了好久”的人生慨叹,还好我只是个青年,对于我来说,一切都还不晚。

“我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将我一直以来寻觅的感性稍稍的融入我的生活,不是浅尝辄止,而是挽救我即将飘零的花蕾。

这部电影带来的力量如此饱满,“做一个的水手,游遍所有的港口。”回荡着我心灵美好的呼唤。东施效颦,我也效仿着去开阔我的胸怀,然而至多是脚踏车的绕圈,对着平静的楼林孤喊,终究没有水手的果敢与气魄。

“只有在梦想中,人才真正自由。”话语的表述千千万,而这样的说教并不使人厌倦。只教我真正的惭愧一番……我压根配不上这句话。求学未成,乳臭未干,莫说梦想大志,连追梦的羽翼也尚未丰满,我又怎么自称是追梦赤子?笑话啊。

还好,在我年年岁岁的重复里,我可以选择一个时间打开感性的天窗,自问生命的意义,傻气的寻找一首诗,一支歌……

理性长存,感性不死。正如船长说的那样:“医学 法律 商业 工程,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 浪漫 爱情,这些才是生活的意义。”



嵩山碧水

见识尚浅,涉猎尚少,求知若渴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